多少年来,尽管人们的婚恋观、婚恋模式在不同的时代中呈现出不同的面目,但我们追求幸福婚姻的本质却从没变过。近日,萨提亚学派的创始人玛莉亚博士与生活周刊记者一起分享了开启幸福婚姻的密码。
玛莉亚·葛莫利
享誉全球的家庭治疗大师、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临床会员及督导。她受教于维琴尼亚?萨提亚,并与之共同工作达20年,是现今萨提亚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新结婚时代有何特征
采访玛莉亚时,正是她的个人成长工作坊下课的时间,这是个周末,已近晚上8点,91岁的老太太依旧神采奕奕。当记者把盛行于中国的闪婚、裸婚、淘婚一一解释给她听时,玛莉亚认真地让助手对这些名词做了笔记,她忍不住捂着脸,像孩童般开怀地笑了,这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些讯息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可供研究的方向,她喜欢用专业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索这片富饶的情感花园。
生活周刊:如今中国人年轻人的婚姻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出现了闪婚、裸婚、淘婚、素婚,在国外,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有变化吗?
玛莉亚:在中国出现的这些新的结婚模式太先进了,比西方社会还要先进很多倍。在我所了解的美国、加拿大等地,很多年轻人选择成为不婚族,他们可以同居,但是并不看重一纸婚约。当然,在我们那里,法律规定同居半年以上的男女将被认定为夫妻,他们所要承担的关于婚姻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一样的。而如今,因为婚姻成本太高,离婚的法律很繁琐,而让很多人最终选择不结婚。我有两个孙子,一个31岁,一个35岁,现在都和女友过着同居生活,我根本说服不了他们走进婚姻的契约之中。这些是他们这群年轻人的选择。另外还有一种形式与前面我所说的方式截然相反。这些年轻人,很注重婚礼的仪式感。他们可能会到墨西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离开自己所在城市,去香港、去马尔代夫、去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个海滩,邀请他们的亲朋好友一起前往,去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最后这场婚礼就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好友派对了。
生活周刊:您如何看待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化?
玛莉亚:各式各样的婚礼,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有没有婚礼也都没有关系。不管你最终选择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宣告你的另一次新生,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做出了一个承诺。这些年轻人,又有多少人会强调这份承诺呢?是否很认真地做出决定承诺两个人要一起共同生活,一起用一致性的沟通方式去尊重彼此,相互扶持相伴到老?他们是否能敞开心扉,将他们那些发生在原生家庭中的故事,喜怒哀乐与他们的爱人分享,彼此之间了解他们不同原生家庭的文化,并组合在一起,了解彼此之间关于对方的期待,还要知道彼此的底线,慎重地做出一辈子的承诺?
其实,在我看到的一些案例中,很多男女在结婚之前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关于对方的种种期待,很多人直到离婚了才了解彼此间的期待是不符的。当然,他们更需要懂得表达关于爱的感受,对彼此拥有好奇,并愿意彼此探索。如今,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在婚前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感情抉择时草率而又不负责任,这样常常便会伤害到他们的下一代,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致命的。
生活周刊:能否给我们讲讲您的婚姻观?
玛莉亚:我当年的婚礼很传统。因为想到要养育下一代,最好的方式便是组成家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存环境,这一点很重要。而且在这个家庭中,我们要让孩子们学到价值观、沟通方式,还有安全感。要知道,在家庭系统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孩子需要以身作则的模范,一个人如果在家庭中可以很好的沟通,感受到支持,体会到更多人性的部分,那么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比较快乐,并且具有高功能。然而,现在快餐式的婚姻,很多人很快就决定彼此在一起,可能对彼此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一起生活,如何一致性沟通,怎样解决权利的抗衡。
生活周刊:在中国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剩女现象。现代女性在职场上越来越光鲜,却常常困惑于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自己的爱人,适合自己的婚姻。有什么相对可以衡量的指标吗?
玛莉亚:在国外,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很多未婚的青年会通过网络结识异性,但是这种方式看起来并不是很理想,有些人可以在网络伪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掩盖缺点,往往等他们见面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而在很多研究中发现,真正可以快速找到伴侣的发生地多为工作场所、大学校园、社团活动中心等地方,这是一种社交的边际效应。
幸福两性如何给力
中国人一向是内敛而含蓄的,不太擅长表达爱,也不太擅长在婚姻中去聆听对方的感受。但玛莉亚博士在此次上海的萨提亚课堂上发现,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夫妻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探索彼此,学习如何维系亲密的两性关系。
生活周刊: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您认为幸福婚姻有什么可借鉴的模式?
玛莉亚:幸福婚姻毋庸置疑是具有一定标签的,健康的互动,彼此诚实、信任,没有僵化的规条限制,彼此之间都能拥有开放的心态,分享每个人内心的历程和改变。爱仅仅表示被照顾,得到照顾就等同于爱了吗?生命的历程之中你会学到,照顾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而只是一种关于爱的表达方式。
生活周刊: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含蓄,其实很多人在两性关系中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您支持这种观点吗?
玛莉亚:在中国文化里,强调教养很重要,在家庭内部有很强的规条意识。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多半孩子会讨好父母,孩子都很乖,却很少教会他们学着去分享自己的恐惧、脆弱和所有和自己有关的感受。当人们处于焦虑之中时,很难建立沟通,彼此之间设置了越来越多的墙,我们可能不告诉他内心的感受,却反而指责他,两性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越来越疏离,不能告诉我内在的感受。
可以让他们去学习表达并接触自己的感受,如果彼此之间能够分享属于各自内心的感受,把想法毫无顾忌地表达,这样两个人的内心就可以建立更多的共鸣,彼此了解并理解对方,那么人们就可以更好地享受他们的生活了。
生活周刊:那么如何去获得亲密的两性关系?是建立一致性吗?
玛莉亚: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之下的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方式都有很多不同,通常是当他们在一起之后,才发现这种不同存在,便会吵架,也或者变成试图了解对方的好奇心。
彼此之间带着这样的好奇,去解决权利抗衡,也可以利用这些成为彼此内心连接的机会。走出两座冰山,分享彼此的不同和改变,让内心建立连接,这样,逐渐地就会发展为两个家庭的整合,创造属于他们的方法论。
生活周刊:由于沟通方式的不同,在很多中国夫妻中他们并不善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别说内心的连接,那么男女双方如何进行更多的互动?
玛莉亚:在这种两性互动的关系中,特别是面对压力,或者其他一些人为和自身的原因,一致性的沟通常常受到影响或者阻隔,当彼此之间将沟通的大门紧锁,那么即便两个人身体离得很近,可是心却离得很远,就好比无形中建立了一堵墙,而不是一座通向彼此内心的桥梁。当然,只要双方有耐心,多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倾听彼此,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历程。当然,他们要不要进行沟通,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生活周刊:我们经常会说,婚姻是经营出来的,该如何去诠释这种说法?
玛莉亚:当然,婚姻永远是需要经营的,直到生命进入终点的那一刻。彼此建立连接的重要方式就是沟通,把所有的事情拿出来进行开放并诚实的讨论。但是,在我所实际接触到的经验中,90%-99%的家庭都不会这样去做,对他们来说,诚实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工作中,他们并不介意在工作中用力,却丝毫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经营婚姻上,可是家庭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夫妻之间,最起码要坚持一天有1小时时间是花在彼此谈心上的吧。不要以为其中一方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关注,被照顾,被重视。婚姻是件非常花时间的事情,更需要用心经营。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很多人钱多了,快乐却没了。我们根本不可能用金钱去买来快乐和幸福。很好地经营婚姻,才能让彼此在这段美妙的关系中共同成长。(冷梅)